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796章(2 / 2)

徐琴轻轻抱起雨澜,在女儿粉嫩的脸颊上亲了亲,轻声呢喃:“雨澜,娘亲定会护你平安长大,也定会为爷爷报仇雪恨。”

雨澜似是听懂了母亲的话,小手紧紧揪住徐琴的衣襟,嘴里咿咿呀呀地回应着,仿佛在为母亲加油打气。

“对了,”姜映梨像是突然想起什么,凑近徐琴,低声说道,“我在城中多方打听,听闻韩慕生已然离开了京都,据说回了老家。”

徐琴微微点头,神色凝重:“他如今不敢轻易露面,但我心里明白,他绝不会就此善罢甘休,迟早还会回来。”

姜映梨出言安慰:“徐夫人不必忧心,谢府已暗中派人紧盯韩慕生的一举一动。一旦有任何异常,定会即刻通知你。”

徐琴满心感激:“多谢姜大夫,也多谢谢府诸位的照拂。待父亲丧事办完,我想带着雨澜再去谢府上门道谢。”

姜映梨微笑着应道:“不必客气。”

送走姜映梨后,徐琴抱着雨澜来到庭院之中。

天色渐晚,夜幕如同一大块黑色绸缎,轻柔地铺展开来,点点繁星闪烁其间,宛如镶嵌在绸缎上的璀璨宝石,明月高悬,洒下清冷的光辉,给整个庭院披上了一层银纱。

徐琴仰头凝视夜空,往昔父亲的音容笑貌一一浮现在眼前,心中涌起无尽的悲伤与怀念。

“父亲,女儿定当照顾好自己和雨澜,也必定让韩慕生为他的恶行付出惨痛代价。父亲在天之灵,请庇佑我们母女平安。”徐琴轻声道,目光中满是坚定与决然。

雨澜在母亲怀中,不知何时已甜甜睡去,粉嫩的小脸如熟透的苹果般可爱,全然不知母亲刚刚历经了怎样惊心动魄的一场风波。

徐琴低头,在女儿额头上轻轻落下一吻,刹那间,一股源自心底最深处的勇气与决心油然而生。

无论前路如何荆棘密布、艰难险阻,她都将为了女儿,为了父亲,为了自己,毅然决然地走下去。

夜深了,整个徐府陷入一片死寂。

徐琴抱着雨澜回到房间,动作轻柔地将女儿放在床上,仔细为她掖好被子。随后,她来到窗前,取出一根蜡烛,轻轻点燃,放置在窗台上。

这是她与父亲之间独有的约定——若有重要之事,她便点燃蜡烛,置于窗前,好似父亲仍在身边,默默陪伴、守护着她。

蜡烛的火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昏黄的光亮映照在徐琴坚毅的脸庞上。

此刻的她,已然不再是那个曾经柔弱、遇事只会惊慌失措的千金小姐。

为了保护雨澜,为了替父报仇,她正一步一步变得愈发强大、坚韧。

而在远郊一座偏僻小镇上,韩慕生独自坐在一家简陋客栈的房间内。

桌上摆满了空酒杯,他面前的酒杯斟满又饮尽,饮尽又斟满。

借着酒劲,他的眼神愈发迷离,却又透着一股令人胆寒的阴鸷与怨毒,口中喃喃自语:“徐琴,今日之仇,我定不会善罢甘休。终有一日,我要将属于我的一切,连本带利地讨回来!”

说罢,他猛地将手中酒杯狠狠砸向墙壁,“哐当”一声巨响,酒杯瞬间粉碎,酒液四溅,恰似他此刻破碎却又满含疯狂执念的内心。

接下来的日子,徐琴全身心投入到父亲的丧事操办之中。

她强忍着内心的悲痛,有条不紊地安排各项事宜,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只为给父亲一个体面的送别。

徐老爷子的丧事,依照族中规矩,需操办十天。

徐琴身为长女,身着一身素服,腰系麻绳,笔直地站在灵堂前,接待前来吊唁的宾客。

她面容憔悴,眼中噙着泪水,可脊背挺得笔直,绝不在外人面前显露半分软弱。

“小姐,节哀啊。”家中管事老周站在一旁,眼中满是疼惜,“您都站了一整天了,也该去歇息一会儿了。”

徐琴摇了摇头,声音轻柔却透着坚定:“父亲尸骨未寒,女儿怎能去休息?”

她抬眼望向门外陆续前来的宾客,其中有不少是父亲生前的好友,往后徐家还需仰仗他们。

她身为女子,要是显露出一丝柔弱,只怕这些人会传言徐家后继无人,家业难以保全。

“可是小姐……”老周还想再劝,徐琴微微示意,让他不必多言。

这时,奶娘抱着雨澜匆匆走来,焦急地说道:“小姐,小小姐醒了,哭闹个不停,怎么哄都没用。”

徐琴抬眼望向天色,此时已至黄昏,周遭被昏黄黯淡的光线笼罩。

她心中想着,或许是雨澜感受到了这弥漫在空气中的哀伤,才如此不安。

徐琴轻叹一声,对老周说道:“麻烦您先照看着宾客,我去看看雨澜。”

老周赶忙应道:“小姐尽管放心,有老奴在,这儿不会出任何差错。”

徐琴跟着奶娘来到内室,从奶娘手中接过雨澜,轻轻将她抱在怀中,缓缓摇晃。

雨澜一闻到母亲的气息,原本哭闹的小身子渐渐安静下来,小手紧紧攥着徐琴的手指,仿佛生怕母亲会突然离去。

徐琴凝视着女儿那可爱的小脸,心中五味杂陈,涌起一股极为复杂的情感。

父亲的骤然离世,让她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而女儿尚在襁褓,未来的路充满未知,这又令她满心忧虑。

至于韩慕生,他的所作所为简直令人发指,徐琴对他的仇恨已深入骨髓。

“小姐,”奶娘轻声劝道,“老爷子刚走,家中里里外外都得靠您操持,您要是把自己累垮了,可怎么办才好?不如就让管家帮忙招呼客人,您也能抽空歇一歇。”

徐琴摇了摇头:“不行。父亲刚走,族里那些叔伯们一个个都心怀不轨,正眼巴巴地等着看我这个女流之辈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