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次座谈中班行远同志对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国际局势发展进行了分析,他的判断后来都一一得到了印证。当年老尚书令和班行远同志第一次提了,他就写了这样的一篇别开生面的申请。我第一读到的时候心神激荡,班行远同志不但把我们几十年的奋斗征程浓缩在这篇文章中,还强烈的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班行远呆坐在座位上无力吐槽。
“因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那段时间班行远同志正经历着巨大的痛苦。为了照顾他的情况,当时的尚书省经过研究就特批了班行远同志的身份事宜。考虑到班行远同志的工作实际需要,这一情况并未告知他,也是为了方便他更好的参与国际科学合作,从那时开始,历届中枢都对班行远同志抱有极高的期望。”
“班行远同志也的确没有辜负我们的期望,两次获得诺奖、两次获得菲尔茨奖、一次获得图灵奖,还有很多科学大奖。除了自己的研究外,在教书育人上也成绩斐然,他的学生已经成为数学、历史研究方面的中坚,并且涌现出宗文远、邹九章等世界顶尖科学家。”
“在此期间他还成立了现在的格物致知研究院,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成为一个全球知名的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机构,做出了很多重要的成果,填补了很多领域的空白,为我们的科学技术进步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除了科学和历史研究外,在对外交流合作方面也是成绩斐然。在韩国工作期间为推动两地官方和民间交流做了很多的工作,他教出来的学生也都活跃在各方面的友谊交流活动中。因为始终保持着扎根基层、关心民众的谦虚态度,班行远同志在韩国普通民众中有着极高的声望。这些年来尽管很多人和团体出于自身目的阻碍两地合作交流,但是在普通民众心理已经扭转了过去对我们强烈的负面认识,持友好态度的人已经成为主流。”
“班行远和韩国的很多大型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也有力的促进了两地的经济合作,很多企业来我们这里投资设厂……”
班行远都不知道说什么好,怎么听怎么觉得是自己百年后的总结。淦!
“……在体育方面也取得了出人意料地成绩,是迄今为止获得奥运金牌和保持世界纪录最多的人……同时他还是公认的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作家,一本《惠安诗》尽显汉字之美,是东大传统文化的代表作。那本未完成的《天龙人保佑米利坚》是公认的自列夫·托尔斯泰之后现实主义文学的又一座高峰……”
“2013年,出于发展建设的需要,班行远同志进入中书省……”
“班行远同志是科学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哪怕是用最高的要求去衡量也符合一名成员的标准。2002年尚书省通过了班行远同志的事情后决定待合适的时候接纳他成为我们的一员,时间自当时尚书省通过决定之日起。当前国际形势面临大变局,我们的建设事业也到了最紧要的关头,需要班行远同志做出更大的贡献,也是时候让他承担更大的责任、发挥更大的作用。”
“尚书省已经研究通过了有关事项,现在请大家讨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其他意见……没有的话我们举手表决……好的,全体通过。”
掌声落下,尚书令接着说道:“行远还是需要有这样的一个身份的,大家都知道他做了很多不属于他的岗位的工作。中书省不少工作都是他拟出初步的意见后由具体负责的同事组织实施。而且他担任中枢深化创新小组办公室主任的事情在外人看来有些不合常理,但却是没问题的,因为他本来早就是我们的一员了。行远做得很好,年轻人就是思路开阔有想法。”
“我们三省的成员和行远配合得很好,也很支持他的工作。但是于核心,错误的觉得只是因为他的荣誉充当一个吉祥物,甚至对他安排的事情阳奉阴违。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必须予以坚决地纠正,确认行远儒党的事情也能让他更好的开展工作发挥作用。我们今后都会继续对行远的工作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配合。”
“尚书省已经研究了行远的工作,除了继续负责中书省原本的工作外,尚书省研究决定建议行远任中枢录事(sj)处录事,兼领宣慰司(砼站),联系珉综工作。因为形式的迫切需要,尚书省建议增补班行远为中枢成员,下次中枢全体会议增选行远为门下省成员,留待下次全体代表会议追认。大家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肯定没有补充的,这种事情是经过充分酝酿的,已经统一了思想,除了班行远自己都已经知道了,很快就通过了。
尚书令最后说:“行远说两句吧!”
班行远自然不会这种时候矫情。“感谢对我的信任。首先我要做一个检讨,我在总体站位上还有很大的不足,总觉得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忽视了儒党既是对自己的考验同时更有利于发展建设事业。坦白地说因为一些原因,自从写了那个申请后我并没有认真地考虑过这个问题。”班行远自然不会说当时写的是一个书法字帖。
“所以从这角度来看,我其实并不是一名合格的成员。但是既然接纳了我,我就严格的要求自己,做好每一项工作。也希望大家等监督我,指出我的问题和不足……”
之后会议讨论了经济工作的相关议题,班行远针对有关问题作了发言,非常的深刻。
会议结束因为有一些工作需要交流班行远和中书令同乘一辆车。再聊完工作后中书令笑着说:“有没有觉得非常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