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晴空万里。
青天白日下的打的出行,却打出雷霆一击。
秉承兄弟公司“请客吃饭”的风格,打的出行推出“请你打车”补贴计划。
宣布在20座重点城市同步推出,具体补贴如下:
所有用户每日前三单免起步费;
剩余车费可享1-10元随机立减;
新注册用户首单直接0元体验;
这套组合拳让短途出行成本骤降,20元以内的行程实际支付金额运气好甚至低于地铁票价。
活动上线后,大量原本依赖地铁、公交和滴滴的用户纷纷转投打的出行。
市场反馈极为热烈:
补贴首日,20城总订单量就从日常的100万单激增至150万单;
随后几天保持日均50万单的增长速度;
五天后,随着补贴范围扩大,单日订单量直接突破300万大关。
面对订单量暴增,打的出行立即启动“司机招募计划”,通过极具竞争力的待遇抢夺市场运力资源。
只要占领承上启下的司机资源,对方不战自溃,总不能让乘客自己开车、或者让车自己跑吧,毕竟后来智驾发展连L3都没达到
司机才是网约车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正如去年外卖平台争夺骑手一样,这次他们要让对手陷入“无司机可用”的困境。
如果说前期的舆论造势和补贴大战是针对用户端的攻势,那么这场司机争夺战就是直击行业命门的杀招。
没有足够的司机运力支撑,再多的乘客需求都无法转化为实际订单。
这也是《打滴行动》第三式的核心思想:挖你墙角!
先发动舆论攻势,在心理层面动摇对手军心。
紧接着以己之长攻彼之短,瞄准其安全薄弱的环节发起集火打击。
最后采取釜底抽薪之策,断对手立足之基。
这套针对滴滴量身定制的组合拳,由陈默运筹帷幄,彼岸团队精准操盘,打的出行等多部门协同执行。
从需求侧的价格闪电战,到供给侧的运力围剿,形成了一套环环相扣的立体打击体系,正在从根基上动摇对手的市场地位。
自8月11日打的出行发布司机招募令以来,网约车市场格局骤变。
该平台以仅8%的抽成比例(较滴滴15%近乎腰斩)及订单激增带来的收入提升,司机月均收入从万元跃升至1.5万元。
由于没有二选一的限制,许多滴滴的司机纷纷倒戈,加入打的出行的阵营,大量滴滴司机开始“叛逃”。
不同于以往“二选一”的市场约束,滴滴司机此次出现了规模性迁移。不仅城市司机集体“倒戈”,周边县域司机更是闻风而动,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奇特景观。
媒体敏锐捕捉到这场行业地震:
《打的出行掀起新一轮补贴大战,滴滴遭遇“闪电突袭”》
《司机大规模迁移,滴滴市场份额受到冲击,恐遭遇美团困局》
《烧钱大战再起,这次谁能笑到最后?》
或是因为乘客、或是因为待遇、或是因为印象.
多重因素叠加下,滴滴司机端活跃度出现反常下跌。
到了8月15日,滴滴平台司机数量已锐减20%,且颓势未止。
乘客最直观的感受是——等待时间正以分钟为单位持续延长。
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黑格尔
纵观五千年王朝兴衰,在王朝初立的八十年左右的关键时间段,都会发生足以改变帝国命运的大事件。
从西汉与匈奴的漠北之战、到唐朝初立的武周代唐以及神龙政变、再到明朝的土木堡之变等等、清
如果细心总结规律,就会发现基本都是立国后八十年左右的时间段。
为什么偏偏是八十年?
因为立国八十年往往是制度僵化与变革突围的关键节点。
此时利益格局初定却未固化,人才储备充足而上升通道尤存,恰是破局的最佳时机。
除了八十年、还有一个三百年定律
这种历史规律就像深沉的大海,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无法撼动,因为这是人性。
像历史周期在互联网时代更是展现出惊人复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