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5章 。仆固怀恩的忠心(2 / 2)

同一时刻,灵州城内,仆固怀恩接到了儿子被扣的消息。他怒极反笑,一把将圣旨掷于地上:\"好一个'恩典'!我仆固怀恩为大唐出生入死,换来的就是这等猜忌?\"

范志诚趁机进言:\"大帅,朝廷如此相逼,分明是要鸟尽弓藏!不如我们...\"

话音未落,亲兵慌张来报:\"大帅!河东节度使辛云京突然关闭了通往灵州的粮道,还派兵袭击了我们的运粮队!\"

\"什么?!\"仆固怀恩须发皆张,拔出佩刀一刀劈断案角:\"辛云京这小人!当年若不是我向先帝举荐,他岂有今日?\"

范志诚眼中闪过狠厉之色:\"大帅,朝廷这是要对我们赶尽杀绝啊!与其坐以待毙,不如...\"

仆固怀恩突然冷静下来,缓缓收刀入鞘:\"传令全军戒备,但不可轻举妄动。我要再给陛下一道奏章。\"他转向亲信,\"去请李琮先生来。\"

当夜,幕僚李琮秘密出城,怀揣仆固怀恩的亲笔奏章前往长安。奏章中详细陈述了边关形势与粮饷紧缺的实情,字字泣血。然而李琮刚过黄河,就被河东军截获,奏章被当作\"反书\"直送长安。

##四、忠诚的绝路

广德二年秋,代宗终于派出了以黄门侍郎裴遵庆为首的使团,名义上是\"宣慰朔方将士\",实则是调查仆固怀恩是否有反意。

灵州城外十里长亭,仆固怀恩亲率众将迎接。当他看到使团中竟有自己的老部下、现任御史中丞的乔琳时,心中已凉了半截——朝廷这是要他的故交来当说客啊。

宴席上,裴遵庆笑容可掬:\"仆固公劳苦功高,陛下甚为挂念。此番特命下官带来封赏...\"他一挥手,侍从抬上十口大箱,\"黄金千两,锦缎五百匹,加封太保衔。\"

仆固怀恩面无表情地谢恩,随后直视裴遵庆:\"裴侍郎远道而来,不只是为了送赏吧?\"

裴遵庆笑容僵在脸上,与乔琳交换了个眼色。乔琳轻咳一声:\"怀恩兄,你我多年故交,我就直说了。朝中对您与回纥往来颇有疑虑,陛下希望您能入朝解释...\"

\"然后交出兵权,在长安做个富贵闲人?\"仆固怀恩冷笑,\"乔兄可还记得当年我们并肩作战时说过的话?'武将不怕马革裹尸,只怕鸟尽弓藏'!\"

裴遵庆急忙打圆场:\"仆固公误会了!陛下绝无此意。只是...\"他压低声音,\"元载等人屡进谗言,陛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若您能入朝一趟,当面澄清...\"

仆固怀恩突然大笑,笑声中满是苍凉:\"我仆固怀恩若真有二心,当年平定史朝义后,十万大军在手,何不直接反了?何必等到今日兵微将寡时才谋逆?\"

他猛地扯开衣襟,露出满身伤痕:\"这些伤疤,哪一道不是为大唐所留?我子战死沙场,我女远嫁异邦,到头来换得个'谋反'的罪名?\"

乔琳面露愧色,裴遵庆则尴尬不已。宴席不欢而散。

当夜,范志诚秘密来见:\"大帅,刚接到长安密报,元载已说服陛下,若您不入朝,就要派李光弼接替您的职位!而且...\"他犹豫了一下,\"少将军在狱中受了刑,朝廷逼他指认您谋反。\"

仆固怀恩如遭雷击,踉跄后退数步,扶住柱子才没有跌倒。他闭上双眼,两行浊泪滚落:\"大唐...这就是我效忠的大唐...\"

范志诚跪地叩首:\"大帅!事已至此,不如我们联合回纥,先发制人!至少...要救出少将军啊!\"

仆固怀恩沉默良久,突然转身拔出墙上宝剑,寒光一闪,斩断案几一角:\"传令各部将领,明日大帐议事!\"

##五、叛旗高扬

广德二年九月,灵州城外朔风怒号。中军大帐内,数十名将领肃立。仆固怀恩一身戎装,面容憔悴却目光如电。

\"诸位,\"他声音沙哑,\"朝廷听信谗言,欲夺我兵权,囚我儿子。今日召集各位,就是要问一句——我仆固怀恩该当如何?\"

帐内顿时炸开了锅。大部分将领怒吼\"反了\",少数几个老成持重的则主张再向朝廷申诉。

老将浑释之颤巍巍站出:\"大帅,老朽追随您二十年,深知您的忠心。但如今朝廷昏聩,奸臣当道,我们...我们别无选择啊!\"

范志诚趁机高呼:\"诸位!刚接到战报,辛云京已率河东军向我边境进发,李光弼也从洛阳出兵。朝廷这是要对我们斩尽杀绝!\"

\"砰\"的一声,仆固怀恩一拳砸在案上,帐内顿时安静。他缓缓展开一面卷轴,竟是当年肃宗皇帝亲笔所书的\"忠勇无双\"四字。

\"陛下,\"仆固怀恩突然面向长安方向跪下,重重磕了三个头,\"臣...不得已而为之!\"

起身时,他眼中已无犹豫:\"传我命令,即日起与回纥、吐蕃联络,共讨朝中奸佞!\"他拔出佩剑,寒光一闪,将面前帅案劈成两半:\"不诛元载、骆奉先,誓不罢休!\"

帐内众将齐刷刷跪倒,刀剑出鞘之声不绝于耳:\"愿随大帅,清君侧,诛奸佞!\"

三日后,灵州城头,\"唐\"字大旗被缓缓降下,换上了\"讨逆\"二字。与此同时,快马分别奔向回纥和吐蕃方向。

仆固怀恩站在城楼上,望着南方绵延的群山,喃喃自语:\"玚儿,为父这就来救你...\"

朔风呼啸,卷起他斑白的鬓发。这位曾经的大唐忠臣,如今踏上了叛变之路。在他身后,是无数同样被朝廷猜忌、逼迫的边关将士;在他面前,则是又一场即将席卷大唐江山的血雨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