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84章 甲光向日(2 / 2)

[第一队,上谷关守军编队!来自我们北方边境的屏障,上谷关!]

一听守边的也来了,百姓又开始热情欢呼。

上谷关代表就是四十九骑方形编队,当先写着‘上谷关’三个大字的旗子在风中猎猎作响。梁大公子给这四十九人训练得整整齐齐十分能拿得出手。

大王站起来给守边将士鼓掌,“好!赏!”

东都侯美美摸胡子,咱这上谷关比起大王的玄甲骑兵看起来也不差!

【【】】

[接下来,是洛水关守军编队!来自我们南方边境的坚韧维稳战士,洛水关!]

[朔方关守军编队,来自抵御匈奴第一战线,朔方关!]一听抵御匈奴,百姓爆发出排山倒海的欢呼。边郡的百姓,最知道前方关口守军的重要性,也知道他们的不易之处,他们用最热烈的欢呼迎接英雄们。

大王跟着欢呼,“赏!都赏!”

乌吉罕那脸是黑了又绿,绿了又黑。

文官里有几个老头激动的开始抹眼泪了……

【压轴走来的是山阳关守军编队!来自天山脚下、守卫极西边境线的山阳关!】

唐谦目的达成了,大王确实嫌弃他那些高矮不一花色也不相同的战马,给他换成了黑风马。

老唐站起来对着他千挑万选出来的彪形大汉拼命挥手,“殿下,咱山阳关不掉份吧!瞧瞧多威风!”

大王一边拍手,一边小声吐槽,“就是长得不咋地,一个比一个凶神恶煞的,你就不会把长整齐的排前面?”

老唐:“那不行,好不容易在十万人里选出这么些长得吓人的!”

大王:……

“这么就压轴了,玉门关呢?”

“这山阳关就是原来的玉门关,往前推到天山脚下了,把灭的西域三国框进来又修了个新关口,就叫山阳关!”

“这山阳关的守军就是原来镇西大将军手下的,现在都归我们大王了~”

“我们大王真有本事!”

外地人:……

长得可真吓人,不愧是来自不毛之地的守军!

旁边观众席一纨绔站累了,示意仆人趴下,他一屁股坐人家背上才长出一口气,终于有力气跟友人吐槽了,“我看南边那些谁也搞不过他,干脆让位置得了,打来打去累不累,搞得四处都乱糟糟的全是难民!”

“嘿,你说的容易!赢了就是子孙后代坐拥万世江山,输了从这代开始就要给兄弟磕头了,谁能收手?搁我我也不干!”

“也是。不过,换我我干!”还是小命重要。至于儿孙?那不还得老子自已先活下来?

“你说什么?”

“没事,我是说幽州真是个好地方,迁这里住着也不错……”

“你是看上了春江花月夜了吧你?!”

“哈哈哈还是康兄了解我……”

玄甲骑兵退场,鼓点继续,这次奏乐的换上了编钟,全场都感受了气氛的转变。

【报!雪骑列阵!】

那报报报的非常的简短的留下雪骑的名字就放下了喇叭。

全场都很莫名,这是什么奇怪名字?

等编钟前奏一完,调子一转,天边飘来一片白云。

在这个阴沉沉的天气里,雪骑像一道闪电,轻轻松松劈开了幽州的天空。

白马、白甲。

白马覆甲,骑兵覆面。

北支燕百里雪原崩落一片冰雪,风撕开裂空撒在了南华门前。

银白的甲胄折射出刺目的冷光,门楼上不少人放慢了呼吸,仿佛怕惊醒了什么。

稍微有点见识的都知道了,他们睁大眼睛看得目不转睛,打扮成这样,特殊部队没跑了。

后来,这支队伍扬名天下,今日每个看过雪骑初生全貌的都与有荣焉。

北境雪骑一出,白虹贯日,猎杀时刻。

魏慎比大王还激动,没忍住喊出声被他兄长瞪了,终于把尖叫吞了回去,学着大王拼命鼓掌,酷哇!

这天气太衬我们雪骑了,没了耀眼的阳光,甲上都是冰冷寒光,恐吓力五颗星。

他赶紧看向大王圈养的三棵韭菜,果然,面上的菜色都藏不住了更像韭菜了。

老唐咋舌,“雪骑?下雪天专用吗?”

东都侯一看那马和甲,就差流口水了,“这新军适合驻扎在北边境啊大王!”比如,上谷关。

大王星星眼,“真帅!”

老唐:“我们山阳关也下雪其实……”

东都侯:“我们上谷关下两月!”

大王星星眼:“真帅!本王还说他们跟白泽最配呢!”

老唐:“殿下我们山阳关需要点压阵的杀手锏~”

东都侯:“殿下,这骑兵放沙漠浪费了,反光!”

老唐:“你!”

大王严肃脸,“都别想了,就你俩识货!这些是高手,统帅也是高手,是本王的奇兵。机动部队,出现在哪都有可能,蹲边境就是浪费。”

好吧,懂了。

这俩人识货就垂涎好兵好马,其他人已经麻了。这是白马,还是三千匹白马!一匹这么纯色的白马就价值不菲了,大王他生生凑够了三千匹。

再比如深知大王这甲一套多贵的朝臣,已经在默默算这一队人马走过是多少银子飞过去了。

拉风。

雪骑气势强又怎么样,他们也不害怕,这不自已人嘛!听说我们隔壁村那谁谁家二小子就去了这穿银甲的新骑兵,俸银翻倍了来着~

看热闹的外地人也在蛐蛐大王,“……全是一根杂毛没有的白马,这一匹得多少银子?!”

“就场上也两三千匹了吧?”

“你们会不会看啊,这些骑兵才是重点,这一队肯定是狠角色,明显配置一流,气势都不一样!”

“应该是北境王麾下的精英,那个面具威风哦~”

“他怎么养得起的?”

“朱雀大街养的呗!”

“……好有道理,我才来几天,已经花三千多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