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44章 柳姨的传说(1 / 2)

两天后,午时刚过,正是日照灼灼的时候。

这两天万幸有神爷在那前后张罗,黑帮堂会的事情对饭店生意影响并不大。

甚至有胆子大的食客慕名而来,坐在二楼的椅子上吹牛说屁股下坐的这张椅子就是当时大刀会老大疤面佛坐过的,引得一众同伴在那大呼小叫。

趁着食客稍微少一点的空档,张黄亲自去给小酒送午饭已成了他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课。

倒也不是不放心别人去送,而是这小妮子食量实在惊人,换了大米,红糖他们几个去还真拿不了。

就像今天,成年人拳头那么大的包子,一顿要吃四屉,两屉香菇菜的,两屉鲜肉的。用脸盆大的汤碗满满一盆的酸辣汤,中午厨房剩的半只白切鸡,还有白煮蛋十个,烤土豆二十个。

好在这姑娘嘴巴不算叼,只要量管够,其他方面好伺候的很。若是像柳红糖和柳小米这些个会吃的美食小饕,那一顿下来估计就能给张黄折腾死!

医馆的生意不算忙,但事情很琐碎。一会要照顾病患,一会整理药材,一会可能还要出诊,再加上没什么人能搭把手,导致小酒每次吃饭都非常快。

看着小酒一边翻看医书教江宁七医学入门常识,一边迅速地往嘴里塞包子,张黄赶紧帮她舀了碗汤,生怕这妮子噎着。

江宁七是那“喋血十三鹰”里面最小的一位,今年和小酒差不多年纪。看他平时话比较少,算是他们几个小混混里少有的能静下心,学习东西的孩子。

也正是因为这样,张黄把他交给小酒,当个学徒多多少少也能帮上小酒的忙。而且江宁七这孩子也算争气,这半个多月学的有模有样,至少不像小酒一样,认个小毛病还需要翻医书。

唯一可惜的是之前在广陵街上被黑虎堂那帮人伤到了眼睛,导致左眼完全瞎了,右眼看东西也费劲,以至于每次识药材都要将脸贴的老近才能认得出。

至于叶非凡和剩余的几只“小鹰”,情况也差不多,双手还好的便由柳姨出钱送去医馆隔壁的小作坊当学徒,学习一些竹编技艺,若是肯花工夫,将来也能当个篾匠以编织精细竹器为生。

而腿脚还可以的比如叶非凡便留在育瑛堂当个跑堂的,至于柳红糖,大米,小米以及其他年龄小一点的孩子,张黄的想法还是要送他们去私塾读书的,这估计就是受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现代思想所影响的结果。

帮小酒送完饭,张黄便来到街道对面的福运茶楼,寻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而一起出来的白泽也是自来熟地趴在窗台躲避着外头毒辣的阳光。。

青瓦檐下悬的褪色幌子早被茶渍洇成黄云,上头“三文管饱”的墨字虽然写的极不讲究,但是在财迷张黄眼中看来却显得瘦骨嶙峋堪当一代墨宝。

一楼的跑堂拎着长嘴铜壶穿梭在八仙桌间,滚水冲进粗陶碗,浮沫裹着碎茶梗,倒比柜上那坛上好的龙井更招人爱——毕竟两枚铜板就能续到日头西斜。

说书人把醒木往掉漆的条案上一拍,惊飞梁上打盹的麻雀:“上回说到元婴老怪枪挑西北大妖,今儿咱改改胃口,讲段新科状元逛青楼大战十二金钗!”扇骨哗啦抖开,半面泼墨山水早磨成了鬼画符。

穿短打的脚夫、裹头巾的婆娘们哄笑着掷出三五枚铜钱,叮当落进豁口的青花海碗。张黄自然是不会给钱的,只是询问跑堂的自己带了茶叶,茶水钱能不能给免了。

对于跑堂的来说,眼前这铁公鸡也是熟人了,他至今也想不明白,要说育瑛堂的生意在这附近几条街里绝对算是好的。怎么里面的伙计如此小气,每次喝个茶还能自己带茶叶,不过跑堂的觉着他那茶叶泡好之后那是真的香,浅浅闻一下就觉得通体舒畅,连一上午的疲惫都仿佛烟消云散。

张黄和跑堂的争了好半天,才勉强答应可以免茶水费,但是要花两个同伴买点花生米。

他将花生米推到白泽面前,观察着四周。

墙角那桌最热闹。绸缎庄的掮客攥着把南瓜子,唾沫星子溅到对面鱼贩的鲛绡账本上:“码头刘把总的小妾跟盐商跑了!昨夜西街棺材铺子连夜打了两口小儿棺……”消息比茶汤滚得快,转眼已添了“私生子中毒”“尸身长绿毛”的分支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