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亲王紧紧地盯着手中的玉佩,他的眼神渐渐变得阴沉而锐利,仿佛能透过这玉佩看到朱凤的身影一般。
“从这块玉佩来看,朱凤这一个多月来显然并未出城,而是一直藏匿于京都城中。”齐亲王的声音低沉而充满了疑虑,“他这样做,恐怕是在暗中筹备逃离京都城的计划。”
说罢,齐亲王目光如炬的看向站在一旁的赵立道“赵立,我们在附近的城镇都设有严密的关卡,对往来的商队和行人也都发放了朱凤的通缉令,可谓是天罗地网。然而,时至今日,却为何仍然未能发现他的丝毫踪迹呢?”
赵立感受到齐亲王的威压,他不敢有丝毫怠慢,赶忙躬身施礼,然后用沉稳而又恭敬的语气回答道:“王爷,朱凤此人甚是狡猾,其智谋和手段都非常人所能及。依属下之见,他极有可能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来躲避我们的追查。”
赵立稍作停顿,接着说道:“其一,他或许易了容,扮作寻常百姓的模样,混迹于人群之中,如此一来,自然能够轻易地避开我们的关卡检查。其二,他也有可能买通了某个关卡的守卫,让其暗中放他出城。毕竟,人心难测,只要有足够的利益诱惑,难保不会有人被他收买。其三,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尚未离开京都城,而是在城内又找到了一处极为隐秘的藏身之所,暂且潜伏下来,等待时机。毕竟,京都城地广人多,要想在其中藏匿一个人,并非难事。”
赵立的分析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齐亲王听后,眉头皱得更紧,“哼,他若还在京都城,必定有同党相助。你速速去查,京都城内外近期可有什么可疑人物频繁走动,还有各关卡守卫,看是否有人收了好处故意放走朱凤。另外,加派人手在城内各角落仔细搜查,莫要放过任何一处可疑之地。”
赵立领命,“是,王爷,我这就去安排。朱凤犯下大罪,我定将他揪出来,给王爷一个交代。”说罢,赵立匆匆离去,齐亲王则握紧了手中的玉佩,眼中满是杀意,誓要将朱凤捉拿归案。
此时朱凤一行人,仍在朝着大夏国的方向艰难前行。白天,朱凤依旧蜷缩在夜香桶里,闷热和恶臭让他几近窒息,但一想到能去大夏国就能保住性命,甚至还可能东山再起,他便咬牙坚持。
这日,车队来到一条河边,这条河越过,就是大夏国了。前方道路被河水阻断,而对岸似乎有隐隐约约的人马活动迹象。大山眉头紧锁,不知对岸是敌是友。朱凤从桶里探出头,紧张地看着对岸,心中祈祷着这不是齐亲王设下的又一道关卡。
就在朱凤满心忐忑时,对岸突然有人高声喊道:“来者何人?报上名来!”大山高声回应:“我们是普通商队,途经此地,欲前往大夏国做些小买卖。”对岸的人马沉默片刻,接着有人喊道:“你们先在此等候,我们派人过来查验。”不一会儿,一艘小船载着几个全副武装的士兵向他们驶来。士兵们上船后,开始仔细检查货物,当查到朱凤所在的夜香桶时,朱凤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一个士兵伸手就要打开桶盖,大山连忙上前,赔笑着说:“军爷,这夜香桶脏得很,可别污了您的手。”就在这时,对岸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一个将领模样的人骑马赶到。一旁的黑衣人立刻迎上来说是“是张大人吗?我是云影,殿下委托我去大周国救凤郡王,并且接凤郡王回大夏国,我已经顺利完成了,
那将领模样的张大人听闻,立刻下马,对着一群人恭敬行礼说道“请问哪位是凤郡王殿下,末将奉我国太子陛下旨意,在此等候您多时了。”朱凤从夜香桶里缓缓出来,虽满身狼狈,但神色间仍有几分威严。他看着张大人,点了点头:“有劳了。”
原来,朱凤曾经做郡王爷时候多次出使大夏国和大夏国的太子有过交情。在齐亲王抓到面具人周晏时候,朱凤预感到大事不好。在京都时就已秘密联系了大夏国太子,告知自己处境危急,请求救援。大夏国太子念及两国旧情,且有意拉拢朱凤,便派云影潜入大周国营救,又让张大人在此接应。
张大人看着朱凤这副模样,心中也有些唏嘘,连忙安排人护送朱凤等人过河。朱凤踏上大夏国的土地,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了些。他知道,暂时安全了。在前往大夏国都的路上,朱凤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他不甘心就这样落魄下去,他要利用在大夏国的机会,积蓄力量,找齐亲王报仇,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而此时,齐亲王在京都城依旧没有放弃对朱凤的追查。赵立带着人四处搜寻,却毫无头绪。